本文話題:美國喪尸電影,黑色幽默,中國礦業(yè)大學,傳統(tǒng)文化
[摘 要] 進入21世紀后,引領潮流的恐怖電影主要有兩類題材:一類是吸血鬼,另一類則是喪尸。在傳統(tǒng)的喪尸電影中,英雄主人公往往憑借著超凡的勇氣和智慧拯救了僅存的人類,通過對他人的救贖完成了整個救贖過程。而《溫暖的尸體》這部電影則以主人公——平凡的喪尸R的心路歷程為線索,以黑色幽默的方式嘲弄了當今西方人的精神危機。在影片的結尾,人性的復蘇和身體的痊愈完成了喪尸的自我救贖。
[關鍵詞] 喪尸電影;黑色幽默;救贖
近年來,以喪尸為題材的電影一直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傳統(tǒng)的喪尸電影是恐怖電影與科幻電影的結合體,真實與虛幻交織中的血腥暴力,更加的觸目驚心,不斷挑戰(zhàn)觀眾的心理[Www.niUbB.neT]極限。進入新世紀后,恐怖電影中的經(jīng)典形象——“吸血鬼”從西方傳統(tǒng)文化中可怕的惡魔,搖身一變,以俊男靚女的形象談起了浪漫愛情。而美國今年的喪尸電影《溫暖的尸體》,則把恐怖電影中另一大經(jīng)典形象“喪尸”也賦予了人性。于是,渾渾噩噩的“喪尸”也戀愛了。除此之外,《溫暖的尸體》一片還通過對黑色幽默的獨特運用和對自我救贖的弘揚,賦予了本片以豐富的藝術內涵。
一、對傳統(tǒng)喪尸電影的繼承與發(fā)展
2013年2月1日在美國上映的《溫暖的尸體》(Warm Bodies,又名《血肉之軀》),開啟了喪尸片的新時代?!稖嘏氖w》根據(jù)Isaac Marion 即將出版的同名小說改編,故事講述了一個名叫“R”的喪尸愛上了一個被他吃掉的人類Perry的女友Julie,他們倆的愛情引發(fā)了連鎖反應,不僅改變了他和他的喪尸好朋友,也改變了整個喪尸的世界。
本片上承1968年以后的喪尸電影傳統(tǒng),同樣是一場瘟疫席卷全球,致使了R和其他大部分人都淪為了行尸走肉,幸存者們在逃亡中人數(shù)越來越少。
而與之前的喪尸片的不同之處在于,首先,本片對黑色幽默的手法進行了獨特的運用,一方面對喪尸世界的荒涼與滑稽進行自嘲式描繪,借以表現(xiàn)人類的精神荒漠;另一方面又通過描繪喪尸世界人性的逐漸復蘇來反諷人類社會的情感缺失。其次,本片弘揚了基督教傳統(tǒng)的“救贖”主題,片中的喪尸們在慢慢地改變,大腦開始有一些意識,甚至會說少量的單詞,尤其是女主角的出現(xiàn)更是加速了這一進程。喪尸們在人性的感召下,逐漸地找回了感情和記憶,并且身體也隨之治愈,最終重新變回了人類,獲得了生理和精神的雙重拯救。
二、黑色幽默手法的獨特運用
《溫暖的尸體》以主人公喪尸R的內心獨白展開敘述。從影片開始,他便自我揶揄道:“我每天都在做什么?我的臉色太蒼白了,應該多出去走走,我應該吃好點,現(xiàn)在這樣子真差勁。我應該站直一點,我要是昂首挺胸,別人也會更尊重我。我到底是怎么了,我只想和人交流而已。但為什么不行呢?哦,想起來了,因為我已經(jīng)死了。”這個開場白同時使用黑色幽默和意識流的手法,對喪尸的生存狀況進行反思。
同樣是對黑色幽默手法的運用,《溫暖的尸體》卻有著自己獨特的一面。與《僵尸肖恩》《僵尸之地》不同,本片的主人公變成了喪尸,并著重從人物的內心情感層面進行表現(xiàn),通過喪尸R對頹廢的喪尸形象和無意義的生存狀態(tài)的自我嘲諷,并用灰暗的色調和滄桑的搖滾音樂襯托去展現(xiàn)曾經(jīng)繁華的城市的荒涼,再加上眼神空洞面容可怖的喪尸在街道上傻傻地反復游蕩這幅滑稽荒誕的景象,于是,喪尸世界的陰暗與荒涼等特點被無限地放大。
而電影中這些有關喪尸世界的描繪,恰恰是對西方現(xiàn)代人的精神荒漠的具體形象的物化。正如精神分析學家弗洛姆所認為的那樣,在現(xiàn)代社會,由于生產(chǎn)和技術的發(fā)展速度不斷加快,社會變遷越來越頻繁,人際競爭日趨激烈,表面看來人的獨立和自由增加了,但人的孤獨和不安全感也增加了。人們?yōu)榱藬[脫孤獨與不安全,開始越來越依賴高科技帶來的成果,甚至選擇酗酒或者吸毒等形式來麻痹自己。這反而使得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加冷漠,人們的精神危機更加嚴重,精神世界也更加荒蕪。
在表現(xiàn)這種精神荒漠的同時,本片試圖對這種喪尸狀態(tài)的另一面進行了反諷形式的肯定。喪尸R在抱怨閑逛時可能會碰到別人卻又無法道歉或者說點什么,于是他猜想生前的時光肯定比現(xiàn)在好得多,每個人可以盡情地說話,然而配合的回憶鏡頭卻是每個人都在玩弄手機,沉浸在個人的世界里,沒有人與周圍的其他人溝通。于是鏡頭一轉,回到了現(xiàn)在的喪尸時代,人人都在廢棄的機場里閑逛,沒有手機,更沒有其他高科技產(chǎn)物存在,于是孤獨的情感在這里倒是得到了放大,喪尸們覺得很孤獨,沒有方向,于是他們?yōu)榱烁淖冞@種狀況,成群結隊地出去覓食,閑暇時還會相對哼哼作為交流。情感缺失在這里得到了彌補,人性在這種特定的狀態(tài)下反而慢慢地回復。本片表面上是喪尸R對喪尸生活絕望地自嘲,但同時對照之前回憶中人類生活的冷漠孤獨,其實是對人類精神危機的嘲弄。
《溫暖的尸體》這部電影似乎在告訴我們,表面上電影中的喪尸時代是由于瘟疫引起,實際上卻是西方人的精神荒漠導致了喪尸時代這種物化了的末日荒漠的出現(xiàn),而后,在這種被物化的荒漠里,人性反而在孤獨中悄悄地復蘇。
三、主人公R的愛與救贖
“因為西方民族對宗教的虔誠度以及宗教在其文化中認可度都較東方人有著明顯的地域差異性,故而神學救贖成為西方作者系電影中獨特的美學和敘事命題”①,基督教認為,在亞當夏娃偷吃禁果被逐出伊甸園后,人便開始有了原罪,因而需要救贖?!霸诨浇讨?,愛是作為理性和精神的本體,是認識和行動的基礎,是獲得救贖和幸福的根本力量”,“人只有出于愛才能戰(zhàn)勝惡、戰(zhàn)勝死亡而獲得靈魂的救贖”②。西方社會的基督教傳統(tǒng)使得這種愛與救贖的觀念深入人心,成為西方電影中的永恒主題。
在科技日益發(fā)達物質越來越豐富的現(xiàn)代社會,人們逐漸沉迷于高科技帶來的物質享受,在欲望中迷失了自我,嗑藥、濫交、血腥暴力等現(xiàn)象在西方社會越來越常見,傳統(tǒng)的基督教信仰也日趨衰落。這時,如何尋找自己的精神家園,擺脫精神危機成為現(xiàn)代西方人的一個迫切的需求。而“救贖母題:欲望、囚困、迷茫、焦慮、疏離、孤獨、沉淪、罪惡、殘酷,也正是現(xiàn)代人生存狀況的種種面貌”③。很多喪尸電影常反映出這樣一種觀點,即喪尸災難的來臨是上帝對人性墮落的懲罰,可見,在后工業(yè)時代的西方,反思現(xiàn)代人的異化墮落、尋求靈魂救贖越來越深入人心。自1968年《活死人之夜》之后確立的喪尸類型片,往往側重于對人類命運的思索,和對尋求更高層次知識的反思與懷疑。人類為了追求自由王國而不斷求知并發(fā)展高科技,物質生活條件得到大幅度提高隨之而來的是環(huán)境破壞。那么,追求自由、掌握規(guī)律、征服自然到底是否正確呢?按照《圣經(jīng)》的描述,罪的產(chǎn)生是由于人的意志自主和妄為,隨生命自然而生的意志自由就是人身上的罪因。亞當夏娃也是因為好奇才偷吃了禁果,最后被上帝逐出伊甸園。諸多喪尸電影試圖在說明一種觀點,即“人類不要去試圖掌握那些人類掌握不了的東西,人類的好奇心最終只會給自己帶來滅亡”④。獲得救贖就必須得跟隨上帝,放棄追求知識,這似乎又具有蒙昧主義的傾向。

關注我們微信公眾號:mw748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