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是陳寅恪寫《柳如是別傳》?
人 性 的 尋 問
伎與妓,這不是一個香艷的話題,而是關(guān)于人性的尋問。
陳寅恪為什么寫《柳如是別傳》?
為女性作傳,尤其是為妓女作傳,中國文化史上除了陳寅恪別無他人?;蛘呖梢哉J(rèn)為,陳寅恪意在透徹人性,從最卑微處闡發(fā)最深刻的人性真諦,以此說明錢謙益一代仕文化的特性,以此說明與明末顧炎武相同的主題“亡天下”即亡文化。
寫了三篇關(guān)于蘇小小、李師師、梁紅玉等古代妓者的文章,目的在于進入陳寅恪寫《柳如是別傳》的內(nèi)心境界,進而得以介入錢謙益一代仕文化及其沉淪的感覺。中國現(xiàn)代的社會大變革,啟蒙于宋理學(xué),興起于明學(xué)社,經(jīng)過二百多年滿清亡天下的統(tǒng)治,再起于清末如義寧陳氏的奮發(fā)。
何為世運之樞軸?一百多年來,在文化上最重要的命題就是中、西文化的融合。在這個命題面前,無論是以堅持儒家傳統(tǒng)的小國學(xué),還是以中國各民族的儒、佛、伊斯蘭文化組合的大國學(xué),都相形見絀。這是一個發(fā)展或者是固守的問題,它的爭論必然反映出、也影響了我們民族命運的波折。
義寧陳氏――陳寅恪及其父、祖的生命中內(nèi)涵著一個變革時代的信息,而他們事業(yè)的主題,無論是變革維新還是獨立思考于東西方文化的交融,都表現(xiàn)了中國文化與學(xué)術(shù)進步的方向,也就是中國命運的走向。
這一切似乎與妓者話題無關(guān),但是當(dāng)我們明白,無論是古代中國以家庭模式演化為國家模式,還是近代西方?jīng)_破中世紀(jì)的神棍專制而進入民主國家的構(gòu)建,都建立于一個構(gòu)成社會的最本源的因素,即人與人之間的相親相愛,或者說沒有彼此的親愛就沒有社會。于是妓者話題就不是一個缺乏意義的話題了,甚至是最為本源的問題。
一、人性的放縱:
我們很容易注意到中國社會理論的指導(dǎo)者馬克思、恩格斯對于妓者的觀點,因為它是馬克思主義家庭觀的一部分。這種情況一點也不值得奇怪,如果明白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基點是物,唯物史觀的即建立于物――生產(chǎn)力水平?jīng)Q定的物的形態(tài)之上。
遠(yuǎn)古的殷人是契母簡狄呑食鳥卵而產(chǎn)生的(《詩·商頌·玄鳥》說:“天命玄鳥,降而生商。”);遠(yuǎn)古的周人是邰女姜嫄踩上天帝的足跡而產(chǎn)生的,以后來的中國禮教言都是荒唐的,跡近于妓;古代的巴比倫人卻因為無規(guī)則的性交而毀滅了自己,是亂倫的代價。這也許是最早的人性的放縱。
一切都在隨從“物”形態(tài)的變化而處于變化中,于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中這樣描述人性放縱時代的特性――希臘雅典的特征――在西方歷史中,遲于巴比倫時代:
“在雅典的全盛時期,則廣泛盛行至少是受國家保護的賣淫。希臘婦女那超群出眾的品性,正是在這種賣淫的基礎(chǔ)上發(fā)展起來的,她們由于才智和藝術(shù)上的審美教養(yǎng)而高出于古代婦女的一般水平之上,正如斯巴達(dá)婦女由于性格剛烈而高出一般水平之上一樣?!?/p>
馬克思和恩格斯客觀地描述了這一時期希臘人相愛的特點,是以肯定的性的語言來評
論的,他們說:
“要成為婦人,必須先成為淫游女,這是對雅典家庭的最嚴(yán)厲的判決。”
“是受古人尊崇并認(rèn)為她們的言行是值得記載的舉世無雙的希臘婦女。”(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四卷之二、家庭)
所謂“淫游女”,比較規(guī)范的稱謂即妓女。以自然社會為形究對象,研究社會以遵循自然法則,馬克思與恩格斯自然不同于中國的衛(wèi)道士的“非禮勿聽”。啟蒙時代最重要的主題之一即愛情說,揭去人類種種自設(shè)的規(guī)定而返回人類社會最基礎(chǔ)的觀念本身,例如愛情――人與人彼此間近于動物性的眷戀;例如愛情的神圣,怎么都也真純。
馬克思與恩格斯更主要的是把此類種種絕對精神類的觀念置于人類社會進程的不同階段――決定于“物”的顯現(xiàn)的發(fā)生,他們的觀點裸露卻也坦然,無須象后來的偽馬克思主義者,總是企圖利用“道袍”遮掩自己的丑鄙。
二、人性的規(guī)范:
“淫游女”,雖然孕含人類社會形成的基因,但是它的混亂卻也導(dǎo)致古巴比倫的滅亡,事實上大多數(shù)民族都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于是一種規(guī)范應(yīng)運而生了。例如“非禮勿聽”句,該句見于《論語-顏淵篇第十二》: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fù)禮為仁。一日克己復(fù)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p>
“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钡囊馑际牵环隙Y教的話不能說,不符合禮教的東西不能看,不符合禮教的事不能做,這是很重要的儒家思想。這里的禮最基本的概念是對亂倫的約束,因為孔子學(xué)說的家庭觀的演變即孔子學(xué)說的社會觀。這種觀念企圖建立在一個純粹的基礎(chǔ)之上,它不能不從“淫游女”走向“禮”,后來更走向節(jié)烈。
這一個儒學(xué)觀的影響是巨大的,因為它的需求是巨大的,直至于滲透到佛學(xué)中。中國高僧東渡日本傳播中國文化,于是有了一尊名為“三個智猴”的雕像:
它們中的一個把雙手捂眼做慘不忍睹狀;一個雙手捂嘴做噤若寒蟬狀;另一個雙手卻捂耳做置若罔聞狀
“三個智猴”形象地說明了非禮勿視,非禮勿言,非禮勿聽。其意在警戒人們:“若要潔身,首先要遠(yuǎn)離邪惡”。
作為孔子學(xué)說的構(gòu)成,這些規(guī)定并沒有錯誤,是一類保障生命得以延續(xù)的主張,是保證社會得以穩(wěn)定的主張。
孔子是在春秋末期社會混亂,民生不保的情況下提出這類主張的,希望人人自重而返回社會的安寧。后來朱熹提出“存天理滅人欲”是孔子這一觀點的發(fā)展,也是針對唐末與五代的混亂而寄希望于社會的自我約束。
把馬、恩的“淫游女”論與孔、朱的“禮”論理論作比較是不合適的,因為它們屬于不同的時代,前者是一類本初景象,后者是一類矯枉的規(guī)定,正是有了本初的混亂才有結(jié)束混亂的規(guī)定。
不幸的是,人類史上大部分的規(guī)定都是暫時的,當(dāng)這些規(guī)定成為神棍或統(tǒng)治者奴役社
會的理由的時候,也就是說他們的行為只是在維持特權(quán)階層的利益,而社會大眾只能在種種約束下忍耐于外加的剝削壓迫,這些規(guī)定的壽命也就終結(jié)了。
這些規(guī)定終結(jié)的特征表現(xiàn),最早也就出現(xiàn)人的本能的層面上,即從性的角度發(fā)動對于約束的否定。西方社會的愛情觀是一類突破,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影響之深遠(yuǎn)與廣大,其原因就在于反映了這時期的社會觀念。發(fā)生在中國明代的錢謙益和柳如是的愛情也同樣是在沖擊舊有的規(guī)定,這種沖擊比同時期的莎士比亞的觀念更猛烈,更為廣闊。
推翻先前的種種規(guī)定,從人性――人類的本質(zhì)特性出發(fā)重新界定人類社會全新的概念,是唯物史觀所企圖闡述的過程。
三、人性的禁錮:
庸俗儒學(xué)、啟蒙思想與馬克思主義是三類不同的思想方式。馬克思主義則更接近于中國的《易》的主題思想――對事物認(rèn)識的變易。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家庭觀與孔子的家庭觀有所不同,但是更接近于真實,對于希臘時代的婦女的描述就是一類真實。這種真實在 “禮”教建立后的中國社會也依然存在,盡管它是以妓而存在的,不入正途。
在中國古代的詩詞精華中,作為女性的一個群體的妓女,占有很重要的一席之地,例如《全唐詩》收錄有21位妓女作家的詩篇136首,同時不少詩詞是歌詠妓女的藝術(shù)表演的,在《全唐詩》有關(guān)妓女的就有2000多首。
賣伎是妓女文化的主題,時稱勾欄,是由妓女和藝人扶著欄桿賣唱演繹而來的,有點象現(xiàn)代的鋼管舞。官僚政客,豪紳大賈在飲宴時要妓女陪酒、奏樂、演唱,叫做“叫條子”,在妓女一方,則叫“出條子”,其盛行時可追溯于唐宋,劉禹錫詩:“司空見慣渾閑事,斷盡江南刺史腸?!奔茨茏C明這一點。
能夠與馬克思恩格斯選集中的希臘“淫游女”相類的是中國文化中的伎女,并不排除其“妓”的一面,值得關(guān)注的是其“伎”的一面。中國古代伎女在文藝發(fā)展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一些家妓、官妓,包括市妓處于中國古代詩歌、歌舞、音樂藝術(shù)上重要的位置。在禮教之下,婦女承受種種禁錮,只有“妓女”――“伎女”這一個群體很大程度代表了中國婦女的才智推動了中國古代藝術(shù)的發(fā)展。在現(xiàn)代各類女明星激發(fā)出種種聲浪的時候,研究前一種“物質(zhì)”形態(tài)之下的女明星們的表現(xiàn),視覺似乎更加豐富了許多。
“妓”是從“伎”演化而來,“伎”是指專習(xí)歌舞等技藝的女藝人,伎是女藝人的技,它包括演技、舞技、武技、演唱、詩歌等等。古代的“妓”是娼妓與女藝人二者的統(tǒng)稱。二者固然難以分別,兼而有之或各行其事,但是在歷史演變中并無可非議,符合恩格斯在論述家庭觀中的觀點。
中國歷史上記載的著名女舞蹈家很多。例如 “色傾后宮”的漢代趙飛燕原為“省中侍使官婢”,即家妓;在她之前的漢武帝的皇后衛(wèi)夫人也出身家妓。應(yīng)該承認(rèn)她們的職業(yè)在于伎,而非妓,如果她們真的賣淫了,把血統(tǒng)視為生命的皇室大約不能容忍她進入皇宮,甚至當(dāng)上皇后。
漢唐之間是極其混亂的,尤其是北方的游牧民族進入中原的五胡十六國,在性方面的混亂超越馬克思筆下的希臘。這些時期的存在,無疑是在嘲弄“禮”的脆弱,畢竟,人性大于禮。
到了唐代,謝阿蠻也是著名的宮廷舞妓中,她的《凌波曲》讓唐玄宗李隆基鐘愛有加,成了他最寵愛的教坊舞妓。
又如許永新、念奴等都是唐玄宗時著名的宮廷歌妓。據(jù)說唐玄宗在勤政樓舉行宴會,但萬千觀眾的喧鬧聲干擾了音樂聲,高力士建議由許永新登臺演唱,以止喧嘩,果然許永新歌聲一起,廣場頓時寂靜無聲,人人都被她的歌喉所吸引。
張紅紅原為韋青的家妓,以藝能被召入宮內(nèi),被唐代宗封為才人,人稱“記曲娘子”。 張紅紅創(chuàng)造的“擺豆記譜法”是對中國古代音樂的一大貢獻(xiàn)。
而有更多得值得評論的是唐德宗年間的徐州名妓關(guān)盼盼,她與詩人白居易有關(guān),于是留下了詩句和故事,使這個問題的討論增加了許多色彩。
白居易的《燕子樓三首-并序》記:
“徐州故張尚書有愛妓曰盼盼,善歌舞,雅多風(fēng)態(tài)。余為校書郎時,游徐、泗間。張尚書宴余,酒酣,出盼盼以佐歡,歡甚。余因贈詩云:‘醉嬌勝不得,風(fēng)裊牡丹花?!粴g而去,爾后絕不相聞,迨茲僅一紀(jì)矣。
昨日,司勛員外郎張仲素繪之訪余,因吟新詩,有《燕子樓》三首,詞甚婉麗,詰其由,為盼盼作也。繪之從事武寧軍,累年,頗知盼盼始末,云:‘尚書既歿,歸葬東洛,而彭城(即徐州)有張氏舊第,第中有小樓名燕子。盼盼念舊愛而不嫁,居是樓十余年,幽獨塊然,于今尚在?!鄲劾L之新詠,感彭城舊游,因同其題,作三絕句?!?/p>
顯然,“一歡而去,爾后絕不相聞”,并不盡然,從白居易的《燕子樓三首》中看,念念于茲矣。
白居易識關(guān)盼盼后2年,張愔病死,關(guān)盼盼不忘張愔恩情,不肯改嫁,獨守徐州舊宅燕子樓,與世隔絕。
曾作《燕子樓三首》,詩云:
樓上殘燈伴曉霜,獨眠人起合歡床。 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不是長。
北邙松柏鎖愁煙,燕子樓中思悄然。 自埋劍履歌塵散,紅袖香銷一十年。
適看鴻雁岳陽回,又睹玄禽逼社來。 瑤瑟玉簫無意緒,任從蛛網(wǎng)任從灰。
《歷朝名墾詩詞》評曰:“悲涼黯淡,字字哀音,筆亦幽秀,宜其為世傳誦也?!币粫r流傳。
白居易讀其詩,不忘張張愔家宴中的一幕,依其題和詩三首:
滿窗明月滿簾霜,被冷殘燈拂臥床。 燕子樓中霜月夜,秋來中人一人長。
鈿暈羅衫色似煙,幾回欲著即潸然。自從不舞霓裳曲,疊在空箱十二年。
今春有客洛陽回,曾到尚書墓上來。見說白楊堪作柱,爭教紅粉不成灰。
感慨之余,白居易又作七言絕句一首《感故張仆射諸妓》:
黃金不惜買峨眉,揀得如花三四枝。 歌舞教成心力盡,一朝身死不相隨。
接白居易詩箋后,觸動關(guān)盼盼對張愔恩情的懷念,淚流滿面地說:“自從張公離世,妾并非沒想到一死隨之,又恐若干年之后,人們議論我夫重色,竟讓愛妾殉身,豈不玷污了我夫的清名,因而為妾含恨偷生至今!”
關(guān)盼盼依照《感故張仆射諸妓》的韻律,回贈白居易:
自守空樓斂恨眉,形同春后牡丹枝; 舍人不會人深意,訝道泉臺不相隨。
7天后,關(guān)盼盼絕食而死。
后人說,白居易以詩殺人。白居易是否有意為之,不好說。不過晚年的白居易是向佛的,于禮大約不會如此執(zhí)著,更不會以禮責(zé)備自己關(guān)愛的一個女子。但是關(guān)盼盼確實是死了,因為白居易的一首詩而死的。準(zhǔn)確地說,這是當(dāng)其時的社會文化之過,白居易和關(guān)盼盼都不能免俗,也無法免于俗。
白居易得知關(guān)盼盼的死訊,悔恨不已。于是步入古稀的白居易做出一個突破習(xí)俗的決定,他遣散了家中的姬妾,包括白居易深深寵愛的“樊素”和“小蠻”。從關(guān)盼盼的行為看,是禮在殺人;從白居易的行為看,唐人對于伎者的看法還是相當(dāng)開放的。唐代是一個“禮教”茍且的時代。
后來的宋人蘇軾就開放一些了,他赴任徐州太守,途經(jīng)關(guān)盼盼的舊住處燕子樓,與夢中情人關(guān)盼盼相會了,筆抒《永遇樂》以紀(jì)艷遇:
明月如霜,好風(fēng)如水,清景無限。曲港跳魚,圓荷瀉露,寂寞無人見。紞如五鼓,錚然一葉,黯黯夢魂驚斷。夜茫茫、重尋無處,覺來小園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歸路,望斷故園心眼。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古今如夢,何曾夢覺,但有舊歡新怨。異時對、南樓夜景,為余浩嘆。
詞牌名《永遇樂》來自一個愛情的故事,毛氏《填詞名解》載:
唐有書生工于填詞,鄰里女兒酥香喜歡杜生寫的詞,郎情妾意,私訂終身,終于成“踰墻之好”。事情敗露,書生被告了官,判了刑,發(fā)配到遙遠(yuǎn)的河朔。臨行前,他為酥香寫了一首《永遇樂》,酥香拿著這首詞,連唱三遍,聲竭而亡。
可見蘇軾填《永遇樂》,于禮也是肆無忌憚了。對此引發(fā)聯(lián)想的也不是蘇軾一人,無論是蘇軾的“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边€是柳永的“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fēng)殘月?!被蚴乔厣儆蔚摹靶沁B苑橫空,下窺繡轂雕鞍驟?!狈N種感慨都已經(jīng)不是妓女的故事,而是人間情份,或者說的是社會構(gòu)建的基礎(chǔ)――人與人的關(guān)系。
四、人性的解放:
柳如是的意義在于展示一個新社會的觀念。
把柳如是與關(guān)盼盼作一個比較,唐與明之間的中國人性有一個巨大的變化。
關(guān)盼盼是一個圈養(yǎng)的家妓,柳如是卻是秦淮河邊的一個名妓;
關(guān)盼盼囿于禮教的束縛,無論是自我封閉或是自殺,都是一類悲??;柳如是卻能夠有種種抉擇,甚至進入中國的變局,讓自己投身于民族命運的搏擊。
如同柳如是的是一個大的群體,至少包括“秦淮八艷”的董小宛、顧媚、李香君、卞玉京、陳圓圓、寇白門等名重天下的歌舞妓。
秦淮八艷之一的卞玉京是一個一落筆盡十余紙,裊娜風(fēng)枝尤畫蘭的才女,雖然淪落風(fēng)塵,卻也拋棄了禮教,勇敢追求自己的愛情。卞玉京與著名詩人吳偉業(yè)的愛情是一段佳話。崇禎十四年春,吳偉業(yè)見到卞玉京,為其高雅不俗的談吐和憂郁的氣質(zhì)所傾倒,二人交往
為什么是陳寅恪寫《柳如是別傳》 80_柳如是別傳
頻繁,感情漸深。卞玉京勇敢地表露自己的愛情,可惜遭遇崇禎金陵選妃,吳偉業(yè)凄然離去。二年后,卞玉京拒絕了一諸侯的求婚,乞身下發(fā),出家為女道士,長齋繡佛 ,后來雖然與吳偉業(yè)再見,但是卞玉京自度塵縁已盡,弦索冷無聲,終隱居惠山。
分別時,吳偉業(yè)送卞玉京至一百多里外的蘇州橫塘,有詞《臨江仙-逢舊》:
落拓江湖常載酒,十年重見云英,依然綽約掌中輕。燈前才一笑,偷解砑羅裙。 薄幸蕭郎憔悴甚,此生終負(fù)卿卿,姑蘇城上月黃昏。綠窗人去住,紅粉淚縱橫。 在這月上黃昏的時候,千里相送終需一別,吳偉業(yè)感覺到的是靈魂的顫栗。
吳偉業(yè)因此寫下李商隱式的愛情詩《琴河感舊》:
白門楊柳好藏鴉,誰道扁舟蕩槳斜。金屋云深吾谷樹,玉杯春暖尚湖花。見來學(xué)避低團扇,近處疑嗔響鈿車。卻悔石城吹笛夜,青驄容易別盧家。
油壁迎來是舊游,尊前不肯背花愁。緣知薄幸逢應(yīng)恨,恰便多情喚卻羞。故向閑人偷玉箸,浪傳好語到銀鉤。五陵年少儂歸去,隔斷紅墻十二樓。
休將消息恨層城,猶有羅敷未嫁情。車過卷簾勞悵望,夢來攜袖費逢迎。青山憔悴卿憐我,紅粉飄零我憶卿。記得橫塘秋夜好,玉釵恩重是前生。
長向車風(fēng)問畫蘭,玉人微嘆倚闌桿。乍拋錦瑟描難就,小疊瓊箋墨未干。弱葉懶舒添午倦,嫩芽嬌染怯春寒。書成粉箑憑誰寄,多恐蕭郎不忍看。
無論是“五陵年少儂歸去,隔斷紅墻十二樓?!边€是“記得橫塘秋夜好,玉釵恩重是前生?!眳莻I(yè)感覺到的是愛的刻骨銘心。
吳偉業(yè)與卞玉京的愛情是一類心靈型的交結(jié),相類于李商隱與宋華陽愛情。雖然亡天下之后的中國,人性泯滅,甚至影響到現(xiàn)代,但是我們能夠從之前詩人的詩詞中真實感覺到中國人本來也有的豐富的情感,也有的相親相愛的人性。
顧眉生和寇白門的情感經(jīng)歷又有不同的特色:
秦淮八艷之一顧眉生有俠骨芳心之評,她嫁于“江左三大家”之一的龔鼎孳為妾,凡有客求龔詩書畫時,皆由顧媚代筆,顧聲名才氣愈盛。顧氏曾多次利用龔的政治地位,為抗清志士慷慨解囊。又曾經(jīng)從清兵的搜捕之下救出抗清名仕閻爾梅,袁枚贊之曰 :“禮賢愛士,俠內(nèi)峻嶒”。病逝日,吊喪的車輛有數(shù)百乘,不下丈夫。
秦淮八艷之一寇白門是一個能夠把握自己命運的奇女子。崇禎十五年,寇白門嫁于聲勢顯赫的功臣保國公朱國弼。1645年清軍南下,朱國弼投降,卻又被清廷軟禁,朱氏欲出賣寇白門等歌姬以求贖身,白門對朱云:“若賣妾所得不過數(shù)百金,若使妾南歸,一月之間當(dāng)?shù)萌f金以報公。”歸返金陵后寇氏在舊院姊妹幫助下籌集了2萬銀子將朱國弼贖釋。朱氏想重圓好夢,但被寇氏拒絕,她說:“當(dāng)年你用銀子贖我脫籍,如今我也用銀子將你贖回?!焙肋~志氣令須眉汗顏。文壇祭酒錢謙益作《寇白門》詩:
“寇家姊妹總芳菲,十八年來花信迷,今日秦淮恐相值,防他紅淚一沾衣。叢殘紅粉念君恩,女俠誰知寇白門?黃土蓋棺心未死,香丸一縷是芳魂?!?/p>
李香君因孔尚任的《桃花扇》而成名,陳圓圓卻是因為吳三桂的“沖冠一怒為紅顏”(《圓圓曲》)而成名了。秦淮河畔的高級歌舞妓們都在歷史的風(fēng)云中展現(xiàn)人性的的高尚,
唯柳如是獨立于潮流之中,卓然有砥石之能。
看柳如是的愛情觀,文化觀與生命觀,不能不承認(rèn)她是一代奇女子,不能不因此看到中國人性中燦爛的一面。柳如是名是,因讀辛棄疾詞:“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yīng)如是”,故自號如是。柳如是是嘉興人,生于明萬歷五十年,因家貧妙齡入章臺,易名柳隱。長成后,她美艷絕代,才氣過人,遂成秦淮名姬。她留下了不少值得傳頌的軼事佳話和頗有文采的詩稿《湖上草》、《戊寅卓》與尺牘。
郁達(dá)夫在《娛霞雜載》中錄有柳如是的《春日我聞室》一詩,敬佩其文學(xué)和藝術(shù)才華;陳寅恪讀柳如是詩詞自稱有“亦有瞠目結(jié)舌 ”之感
柳如是的愛國情懷令后人有偽名儒不如真名妓之嘆。在她20余歲時,嫁給東林領(lǐng)袖錢謙益,清軍南下,柳如是勸錢謙益與其一起投水殉國,錢沉思無語,柳氏卻“奮身欲沉池水中”。錢謙益降清后,企圖以文史終其一身,但是滿猷大肆篡改中國歷史,又豈能相容,錢謙益先是稱病辭歸,后又遭案件株連,幸虧柳如是全力營救出獄。
錢謙益是民族英雄鄭成功、瞿式耜的老師,愛國之志深沉,而柳如是卻是激昂熱烈的女中豪杰,夫妻倆毀家紓難,盡力資助鄭成功、張煌言、瞿式耜、魏耕等抗清義軍,柳如是甚至親至軍營勞軍。
最值得關(guān)注的是,柳如是的愛情觀所展現(xiàn)的中國人的人性,有一種飛揚,有一種磅礴。在柳如是的愛情觀前,封建禮教棄如敞履;柳如是所張揚的人性,尤如烏云中閃射的電光石火。柳如是的人性把后來統(tǒng)治中國的滿清文化映照得如此萎瑣,她的人格的獨立特性又讓陳寅恪類的仕大夫欽佩有加。
柳如是的情感世界極其豐富。有如其他風(fēng)塵女子一樣,柳如是的身世浸滿了苦難,她幼年被賣給名妓徐佛家為養(yǎng)女;十四歲被賣給吳江故相周道登的母親,再為周道登收為妾,后來卻遭誣陷重回娼門。
從此柳如是即把禮教種種踩在她的一雙小腳下。她性情剛烈,為人豪爽,頗有男子風(fēng)范;她常穿儒服,與相識抱拳為禮,稱兄道弟,招搖過市;她天生聰慧,底蘊深厚,“分題步韻,頃刻立就;使事諧對,老宿不如”;她甚至能夠與男人們比詩斗酒,在花柳從中佯狂出世,不弱于種種品牌的名星高手。
柳如是歸宿于錢謙益,演繹出許多故事,可貴的是他們之間真誠的相愛。
柳如是于二十三歲時主動追求年過花甲的錢謙益。她的追求方式是如此大膽無忌。崇禎十三年十一月,柳如是輕舟簡裝突然出現(xiàn)在錢謙益的半野堂,幅巾弓鞋男子服,神情灑落林下風(fēng),其實讓生性通達(dá)曠放的錢謙益大吃一驚??少F的是錢謙益有通儒的品性,對柳如是的大膽簡潔非常欣賞,更喜出望外。
和柳如是成婚,錢謙益以致仕大員,社會名流成份,居然以迎取良家女子的方式行事,“行結(jié)酈禮于芙蓉舫中,簫鼓遏云,蘭麝襲岸,齊牢合陛,九十其儀。”夫妻倆蔑視習(xí)俗的作法讓腐儒們激憤,譴責(zé)以“褻朝廷之名器,傷士大夫之傳統(tǒng)”,圍觀的好事者更是揀磚取瓦擲打彩船,而旁若無人的錢謙益卻在艙中“吮毫濡墨,笑對鏡臺,賦催妝詩自如:
“新妝才罷采蘭時,忽見同心吐一枝。珍重天公裁剪意,妝成斂拜喜盈眉。”
面對愛人妝扮的錢謙益在愛情中勃發(fā)出詩情,《詠同心蘭四絕句》大約沒有幾個人寫得出來,除了才情更重要的是內(nèi)心情感。錢、柳與現(xiàn)代那些無病呻吟的情歌王子不可同日
而語,并非只是后者文墨不通。
半野堂氣象幽深,松濤如涌,花草如綿;而山泉激湍,落紅飄流,輕響有韻。柳如是半野堂的女主人,老少戀人留連“湘簾檀幾,煮沉水,斗旗槍,寫青山,臨墨妙,考異訂偽,間以調(diào)謔。”溫馨的家庭生活固然令人向往,而平和的人性也點綴了人間的幸福。
這是一對豪放不羈的情侶,日夕“紅妝畫舫,畏東寺之繁華;蓬徑席場,傍西丘而至止?!睘t灑在“竹戶蕭閑,清陰寂歷。白云殘雪,映人面而不分;蘭氣梅香,與清言而無別?!备c朋友們“談諧間作,獻(xiàn)酬不煩。染翰論文,重翦兩窗之燭;張燈促席,共開北海之尊。”(《東山酬和集序》)
夢一樣的愛情讓錢謙益感覺到生命的遲暮:
罨畫山城畫舫開,春人春日探春來。簾前宿暈猶眠柳,鏡里新妝欲笑梅。
花信早隨簪鬢發(fā),歲華馀逐蕩舟回。綠尊紅燭殘年事,傳語東風(fēng)莫漫催。(《迎春日偕河?xùn)|君泛舟東郊作》)
而沐浴于愛情中的柳如是報以“春風(fēng)舞袖”的嬌柔:
珠簾從此不須開,又是蘭田夢景來。畫舫欲移先傍柳,游衫才拂已驚梅。
東郊金彈行相逐,南陌瓊辀度幾回。最是新詩如玉琯,春風(fēng)舞袖一時催。(《次韻》)
柳如是有一份樂觀,又有一分珍重:
裁紅暈碧淚漫漫,南國春來正薄寒。此去柳花如夢里,向來煙月是愁端。
畫堂消息何人曉,翠帳容顏獨自看。珍重君家蘭桂室,東風(fēng)取次一憑闌。(《春日我聞室作呈牧翁》)
錢謙益似乎感受到生命的力量,畢竟愛情是青春的光華:
芳顏淑景思漫漫,南國何人更倚闌。已借鉛華催曙色,更裁紅碧助春盤。
早梅半面留殘臘,新柳全身耐曉寒。從此風(fēng)光長九十,莫將花月等閑看。(《河?xùn)|春日詩有夢里愁端之句憐其作憔悴主語聊廣其意》)
二人相互應(yīng)答,如同春樹間的黃鸝。
錢謙益:萬條綽約和腰瘦,數(shù)朵芳華約鬢來。最是春人愛春節(jié),詠花攀樹故徘徊。 柳如是:絲氏偏待春風(fēng)惜,香暗真疑夜月來。又是度江花寂寂,酒旗歌板首頻回。 錢謙益:寒輕人面如春淺,曲轉(zhuǎn)簫聲并月圓。明日吳城傳好事,千門誰不避芳妍。 柳如是:五蕊禁春如我瘦,銀缸當(dāng)夕為君圓。新詩秾艷催桃李,行雨流風(fēng)莫妒妍。 錢謙益:梅蕊放春何處好,燭花如月向人圓。新詩恰似初楊柳,邀勒東風(fēng)與斗妍。 在封建中國,所謂愛情常常是悲劇,如李商隱與宋華陽,吳偉業(yè)與卞玉京等等,能夠象錢謙益與柳如是式的鴛鴦和鳴的確實很少。后來一些志氣高揚的懦夫們總企圖拆開這一對神仙眷屬,不免眛于人性。費孝通先生對郁達(dá)夫評價很高,認(rèn)為“郁達(dá)夫?qū)懙臇|西是有
人性的?!?費孝通先生的見解就在穿透世俗中的種種主義,而回到人性本身,這也是讀柳如是最重要的一個方面。
讀其詩集,愛情中的錢柳過的是神仙生活。這種生活的前提是沖破種種世俗的界限,擺脫人性的層層封鎖。柳如是既嫁,依舊無拘無束,她和錢謙益的朋友們比酒作樂,酩酊大醉之時“咳吐千鐘倒玉舟”,太白遺風(fēng)如此,閨閣風(fēng)范何必;朋友們稱贊“佳人那得兼才子,藝苑蓬山第一流。”其詩如:
舞燕驚鴻見欲愁,書簽筆格晚妝樓。開顏四座回銀燭,咳吐千鐘倒玉舟。
七字詩成才舉手,一聲曲誤又回頭。佳人那得兼才子,藝苑蓬山第一流。(《東山酬和集卷》半野堂燕集次牧翁韻奉贈我聞居士 徐錫胤?)
更是令時人驚詫的是錢謙益常常委讬柳如是代為外出拜客,于是柳如是坦坦然穿上男人的服裝,周旋于男人的世界,“竟日盤桓,牧翁殊不芥蒂。嘗曰:此吾高弟,亦良記室也?!?/p>
四、曾經(jīng)有過的人性解放: 柳如是是個夢,對于她自己而言是個夢,對于中國社會來說也是個夢。柳如是與錢謙益唱和:
錢謙益唱:
陌上花開正掩扉,茸城草綠雉媒肥??穹虿缓咸锰萌ィD翻歌緩緩歸。
陌上花開燕子飛,柳條初撲麹塵衣。請看石鏡明明在,忍撇妝臺緩緩歸?
陌上花開音信稀,暗將紅淚裹春衣。花開容易紛紛落,春暖休教緩緩歸。(《陌上花》)
柳如是和:
陌上花開照版扉,鴛湖水漲綠波肥。斑騅雪后遲遲去,油壁風(fēng)前緩緩歸。
陌上花開一片飛,還留片片點郎衣。云山好處亭亭去,風(fēng)月佳時緩緩歸。
陌上花開花信稀,楝花風(fēng)暖飏羅衣。殘花和夢垂垂謝,弱柳如人緩緩歸。(《奉和陌上花》)
如泣如訴,如云如流,真是夢中的音響呵。
錢謙益去了,這一曲如夢如幻的愛情詩也結(jié)束了。一個月后,柳如是是用縷帛結(jié)項自盡的。
后人羨慕這一對神仙眷屬,在虞山腳下柳如是墓也就成為一處景觀。柳如是墓是由錢謙益門生王夢鼎、陳式等在營造在原拂水山莊秋水閣庭中的。嘉慶常熟縣知縣錢塘陳文述重修,建國后屢修。墓前石碑上鐫刻“河?xùn)|君之墓”,1982年11月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柳如是是一座孤墳,百步之外是錢謙益與原配夫人合葬墓。兩個墓之間蕩漾著一池碧波,有人說是柳氏心傷之淚。錢謙益的墓亭聯(lián)是“遺民老似孤花在,陳跡閑隨舊燕尋?!倍缡堑哪雇ぢ?lián)是“淺深流水琴中聽,遠(yuǎn)近青山畫里看?!钡降讻]有唱和的意境。
百步之遙在空間上是小距離,在人性上卻是大距離,尤其是經(jīng)過滿清對中國文化的摧殘,中國人性的創(chuàng)傷至今難以彌合。
其一云:人去也,人去鳯城西。細(xì)雨溼將紅褏意,新蕪深與翠眉低。蝴蝶最迷離。 其七云:人去也,人去碧梧陰。未信賺人腸斷曲,卻疑誤我字同心。幽怨不須尋。 其八云:人去也,人去小棠棃。強起落花還瑟瑟,別時紅淚有些些。門外柳相依。 其十七云:人何在,人在雨煙湖。篙水月明春膩滑,舵樓風(fēng)満睡香多。楊柳落微波。 其十八云:人何在,人在玉階行。不是情癡還慾住,未曾憐處卻多心。應(yīng)是怕情深。(河?xùn)|君《夢江南 懷人》二十首)
二十首選其五,找“人”是很難的,陳寅恪的《柳如是別傳》也是在找“人”。易中天說不要學(xué)陳寅恪,說得也是,于是就在這里讀“人”。
壺公評論寫于09-08-01 于麒麟山麓

關(guān)注我們微信公眾號:mw748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