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話題:君子以厚德載物,教學方法,人生哲理,中華文化
“厚德載物”,中華美德的一種概括,仁人志士崇尚的最高道德境界。道德狀況是社會時代進步與否的重要標志,影響著一個國家、民族的長治久安??梢哉f,沒有道德,就沒有文明,就談不上和諧。
《周易》的卦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天(即自然)的運動剛強勁健,相應(yīng)于此,君子應(yīng)剛毅堅卓,奮發(fā)圖強;大地的氣勢厚實和順,君子應(yīng)增厚美德,容載萬物。中國古人認為天地最大,包容萬物。天在上,地在下;天為陽,地為陰;天為金,地為土;天性剛,地性柔。天地合而萬物生焉,四時行焉。天地就是宇宙,宇宙就是天地。這就是古代中國人對宇宙的看法,也是中國人的宇宙觀。所以八卦中乾卦為首,坤卦次之;乾在上,坤在下;乾在北,坤在南。天高行健,地厚載物。然后從對乾坤兩卦物象(即天和地)的解釋屬性中進一步引申人生哲理,即人生要像天那樣高大剛毅而自強不息,要像地那樣厚重廣闊而厚德載物。
那么究竟什么是“厚德載物”呢?通俗地說,厚德載物,就是地的本性是順天而動,人應(yīng)效法地,以厚德寬容待人。所謂“厚德”即“大德”“高德”,即最高尚的道德。所謂“載物”之“物”,不僅專指萬物,而且首先指一切人?!昂竦螺d物”,即以深厚的德澤育人利物,它強調(diào)容人、容物。做人要有深厚的道德修養(yǎng),要有寬廣的胸懷,要有宏大的氣度,既容人之短,恕人之過,更要寬厚待人。
德是立身處世之本,無德之人可謂無生。因此,“德行是靈魂的力量和生氣?!别B(yǎng)成純潔的道德,培養(yǎng)高尚的德性,就能收獲豐厚的精神,才能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土地的地勢厚廣,可以承載萬物,君子取法地,要積累道德,方能承擔事業(yè)。
有了道德陽光,生命才會輝煌。君子以厚德載物。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而能使自己有限的生命拉長,這便等于延長了生命。如果一個人能將自己的生命寄托于他人的記憶中,生命自然就加長了。誠如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學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中國歷史上創(chuàng)辦私學的先行者、第一位職業(yè)教師、具有高尚師德的一代宗師孔子憑借自己淵博的知識四處游學,從事傳道、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他創(chuàng)造了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學方法,總結(jié)、倡導了一整套正確的學習原則,形成了比較完整的教學內(nèi)容體系,提出了一系列有深遠影響的教育思想,樹立了良好的師德典范,傳播了儒家思想,弘揚了中華文化而名垂青史。西漢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忍辱負重成就了“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之《史記》而彪炳史冊。戰(zhàn)國時期的楚國詩人、政治家、“楚辭”的創(chuàng)立者和代表作者屈原提出“舉賢而授能兮,循繩墨而不頗”的選賢擇能主張和不朽詩作《離騷》《天問》《九歌》彰顯了他“可與日月爭光”的巍巍人格及文學才華。
因此,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是要人們效法天地,在學、行各方面不斷努力。正所謂孔子自述“發(fā)憤忘食,樂而忘憂”“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br>所以說真正的智慧總是與謙虛相連,真正的哲人必然像大地一樣寬厚,人生輪回,周而復始,只有不斷地陶冶情操,從“主動積極”起步,時時反思“心路歷程”,才能在人生的旅程中與時俱進,獲得持續(xù)升華。貝多芬說:“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錢。在患難中支持我的是道德,使我不曾自殺的,除了藝術(shù)之外也是道德”“沒有偉大的品格,就沒有偉大的人,甚至沒有偉大的藝術(shù)家和行動者?!比碎g滄海朝朝變,莫遣佳期更后期。人生的偉業(yè),不在于能知,而在于能行,勤奮、勵志、修身、養(yǎng)性。使自己不斷錘煉,不斷開拓,不斷創(chuàng)新,不斷進取,才能不斷進步,不斷超越,不斷升華!并以此追求人生的精華!
有一種智慧叫做括囊,意思是說謹言慎行,少說話,所謂君子訥于言,貴人話語遲。訥與遲在于對一個人一件事的評價不那么急不擇言。尤其在別人蒙羞之際,訥與遲的評價保全了別人的面子。當然,真正的愚鈍是不明曲直,而厚德乃是明白而又心存良善,以寬懷給別人一個補救的機會。厚德應(yīng)該是人的本性。厚德之于人,是在什么也沒做之中做了很大的事情,可謂之為“教養(yǎng)”。契訶夫說:“有教養(yǎng)不是吃飯不灑湯,是別人灑湯的時候別去看他?!?br>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大地有寬廣的胸懷,所以能納百川,天資始,地資生,天養(yǎng)之,地載之。人要是有自己的主心骨,做事的定向儀,且專一遵守自己的原則,修煉自己的德行,不斷改正惡習,保持謙恭的態(tài)度,則萬事大吉,無為而無所不為了!由懵懂少年踏入社會,得先建立立足點,有根基才能有所追求,能穩(wěn)定才能靜下心來,不至迷茫恍惚飄離不定,有了自己的追求,還要懂得選擇和放棄,用自己的雙眼去抓住最大的趨勢,才能有所經(jīng)驗,只有經(jīng)歷風風雨雨才能有所成熟,才能不迷茫,形成自己的一整套方法和手段,才能有人助力,冷靜從事,一步一個腳印,靜中帶動,才能穩(wěn)步前進!
我們不理解或者不懂,是我們的愚昧,會被蒙。要起蒙就得學習,求學是一種修養(yǎng),不清楚就會去查資料或去請教,這種渴望學習的欲,是我們每個人與生俱來的,一直伴隨終老,所以善于探索發(fā)現(xiàn)終身學習才是進步的階梯。每個階段有每個階段的學習重點,只有惑了,才能懂去學習,只有夢想了,才能主動去學習。所以學習不需要別人強加,就像你去商場買東西,只有需要才會買一樣??捎腥藭f,有的人去買很多自己用不上的東西去顯擺,那也正常,錢總是要花出去的,就像知識淵博的人也會去研究一些旁門左道或民間藝術(shù)一樣,有了東西以后也不怕顯擺,有氣有神了,自然也會有度!
如果你是一個非同尋常的人,就應(yīng)該具備不同尋常的素質(zhì),不同尋常的志向,不同尋常的毅力和品質(zhì)。當然你就能采取不同尋常的手段,獲得不同尋常的結(jié)果。這一點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難在分寸的把握上,在剛與柔,動與靜,先與后,主與從,屈與伸,有所為與有所不為之間,并沒有明顯的界限,全在微妙之間,在適時、適處、適事、適人的合適之間,在每個人的體驗、感悟和心態(tài)之中。非常手段是指可操作性的步驟、措施、方式、方法。要觀自在,時時、處處關(guān)照自我在不在。自我迷惑時就是假我當家,就會起妄想、起貪欲、起邪念;就會說錯話、做錯事、走錯路。所以凡事要三思而行。管好自[wWW.NIUBb.NeT)己的身、口、意。身就是行為,口就是言語,意就是念頭、想法。因而說“厚德載物”有利于培養(yǎng)現(xiàn)代道德人格,保證人生價值的實現(xiàn)。儒家追求“厚德”,這種君子人格所具備的道德品質(zhì)為現(xiàn)代理想人格提供了理論范式。道德人格依然寄托著人們的期待和追求,它要求人們具有廣博的愛心,有道義感,有道德操守,要正確處理義利關(guān)系,要有承擔責任與苦難的勇氣。社會發(fā)展表明,一個人事業(yè)的成功與否,不僅取決于智力因素,而且還取決于非智力因素,特別是人的道德品行。凡是有作為、成大器者,無不具有高度的責任感、進取心、自信心等品質(zhì)。

關(guān)注我們微信公眾號:mw748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