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下山》到底講的是什么?

我要說的是徐皓峰的小說《道士下山》,而不是陳凱歌的電影《道士下山》。不過考慮到很多人只看過電影,沒看過小說,不妨先拿電影對比著說起。

《道士下山》到底講的是什么?_道士下山小說

何安下原本是個道士,因為忍受不了山中寂寞,跑下山來。饑腸轆轆之時碰上了開藥鋪的店主,嗯,就是范偉演的那個。店主沒名字,之所以留他是因為他當年也是個道士,因為被情欲折磨,還俗結了婚。這藥鋪賣啥藥呢?其實是個男科醫(yī)院,專割包皮,順帶還割雙眼皮。

店主老婆就是林志玲演的那位,生得很美。店主為了滿足性生活需要,幾年前開始喝一種藥,結果喝出了毛病,去找名醫(yī)崔道融看,說是只剩幾個月的命。不過店主很看得開,說本就是為了情欲下山的,活得長還是活得好,這是一個問題。果不其然,半年之后就死了。

何安下接替店主掌管醫(yī)館,本來的宏偉計劃是給全杭州城的人都割個雙眼皮。結果沒多久,店主夫人嫁了崔道融,把他趕了出來。何安下開始懷疑夫人本來就和崔道融有一腿,是崔道融故意下藥。想起有知遇之恩的店主,他在沒有證據(jù)的情況下在他們游西湖時鑿沉了船。

這是第一個故事,當然其實沒吳建豪啥事。

《道士下山》到底講的是什么?_道士下山小說

第二個故事。何安下后來重新接替醫(yī)館,賺了不少錢。但生活十分無聊,某日喝多了酒,暈暈乎乎去偷岳王廟里的功德箱,結果被寺廟里一個雜役制止。嗯,就是郭富城演的周西宇。何安下發(fā)現(xiàn)他太極功夫十分了得,得知原來他是太極宗師彭家的傳人。但因為他非彭家人,在師傅死了之后遭到彭家追殺(說實話我挺納悶的,如果堅持認定武功不該傳外人,為啥還要教呢,這不害人么……)。他隱姓埋名躲進岳王廟打雜,心里卻十分落寞。因為他已然練到太極拳的上乘功夫“目擊”——僅靠雙眼瞪視,就能讓對手眩暈——現(xiàn)在卻無處施展。后來他終于找到了用處,就是以此功夫迷倒來廟里燒香的女性,于是乎幾年之內(nèi)就玩了幾百個。

哈哈,怎么樣,比電影還毀三觀吧。周西宇結局當然不是什么被槍打死,而是得了性病不治而亡。如果堅持要說他傳授了什么雞湯,那就是他告訴何安下:惡念就是來自不得志的生活。

《道士下山》到底講的是什么?_道士下山小說

第三個故事。査老板。原來是上海唱戲名角,因為迷上一出武戲,拜一個大師學了個用長槍挑千斤的功夫。然而某中統(tǒng)高官看上他老婆,搶了不說,還把他關在地牢。時值中日戰(zhàn)爭爆發(fā)前夕,日本柳生家族趁機來到中國,想找到開創(chuàng)他們劍派,但其實根源在中國的《猿擊術》劍譜。結果一來二去(此處省略幾萬字,還涉及很多他人恩怨)要決斗,日方派來的人說要中方出一個只用冷兵器的人對決。那個高官雖然好色,卻十分愛國,于是放出査老板去應戰(zhàn)。査老板一招制敵,贏了之后跑去報私仇,企圖用槍挑飛高官的汽車,然而兩敗俱傷。査老板雙腿被壓斷,許多年后有人看到他流落西湖邊乞討,瘋瘋癲癲說自己曾是上海名角,還時不時唱兩句京劇,最后在春節(jié)時凍死在街頭。

其實我很喜歡査老板這個故事的最后,有沒有很像小李飛刀林仙兒的結局?不過要糾正電影一點,小說里猿擊術的日煉月煉,可不是兩個人抱一塊練啊。真的就是對著月亮練對著太陽練,只是對著太陽會灼瞎眼,結果很多人半途而廢罷了。

好了,劇透到此為止。其實這部小說寫的人物遠不止這么多,這是徐皓峰的風格。就像幾年前我看過他的另一本《大日壇城》,路數(shù)大致相同,因一個下棋天才而引發(fā)的各路高手的際會。但這種際會沒有金庸那種長篇打斗描寫,“高手過招,都在一招之間”。但也不像古龍總被人詬病的一句“沒人看見他是怎么出手的”。點到為止,玄之又玄,但又各有依據(jù)。

只是那會兒徐皓峰的風格還沒有現(xiàn)在那么統(tǒng)一,形散神也散,里面一會兒打機鋒、一會兒打飛機的混搭令人精神錯亂。到這本書(雖然是早于《大日壇城》,但后來做了修訂),你才能放心大膽地為里面的黑色幽默大笑三聲。沖這點我也得點32個贊,武俠小說終于不再端著只講什么快意恩仇了,而是多了點無厘頭。人家只寫走馬燈般的各路神仙——嗯,沒錯,也是個突破。除了人,還有狐貍精等鬼怪——至于到底想表達什么,你得自己去琢磨。這也是我喜歡這類小說的一點,信息量極大,閱讀它就像搞個工程,你需要動用想象力來腦補很多留白的情節(jié)。它也沒有明確的中心思想,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所以,其實很大程度上你是在閱讀自己。

陳凱歌說讀這個小說看到了個“奇”字,也沒錯,何安下下山原只為山中寂寞,卻陰差陽錯碰上各路高手,也卷入各種恩怨之中。然而神奇的是,水平其實不咋地的他總能得到高人的賞識和保護并全身而退。小說最后,靈隱寺住持如松即將圓寂之時,也是派他去找一直隱居的繼承人。說來也怪,一起去的中統(tǒng)大官其實是個高手,然而繼承人就不買帳。害的人家只能在門外感嘆:屋里的世界,他可能一輩子都無緣得知。

但他們的世界,何安下也理解不了,準確的說,他是里面所有人的局外人。因為那里每個人都有一套看似古怪的行事規(guī)則,那其實是他們心中某種強烈的欲望的表現(xiàn)。除了他。他十來歲就當了道士,如果說那個店主下山,還是明確為了情欲,他卻是一個連欲望都有哪些都不怎么清楚的人。開始目的單純,只為吃飽飯。然而吃飽飯之后呢?這反而成了他在這個光怪陸離的世界中的通行證,因為他們的欲望就算發(fā)揮到極致,也是無招勝有招。

但何安下卻過得并不快樂。他打心里眼里羨慕他們,于是巴巴跟在每一個人后面要拜師。結果卻發(fā)現(xiàn)武功可以學,但生活經(jīng)驗卻不能應用于自身。因為對于一個原來什么都不想要的人來說,一切根本都立不起來。所以這本書更像是一個虛無主義者尋找生命意義之旅,有點類似叔本華說人的一生就在無聊和痛苦之間擺渡???,周西宇雖然在痛苦之中死去,但到底爽了幾百回;柳生家族為了猿擊術死了好幾個,但人家一輩子就為了這個;査老板雖然沒個好結局,也終究大仇得報。有欲望是好還是壞呢?沒答案,也沒那么簡單。就如同書里如松長老講的靈隱寺的風俗,讓許多求子的女子在廟里過夜祈禱。但其實那間房下面有地道,專供和尚去跟女子私通。如松說他成為住持后封了地道,但現(xiàn)在想想,前來求[www.nIUbb.NEt]子的,問題多半在男人身上。如果在寺廟過一夜回去還生不出孩子,倒霉的其實是女人。所以那些和尚干的事,到底是犯戒還是超度呢?

關注我們微信公眾號:mw748219